農藥領域獲獎及成果應用項目
序 號 |
項目名稱 |
獲獎及成果應用 |
1 |
新農藥百菌清 |
1979年獲云南省省委、省革委科技成果二等獎,1000噸/年1985年獲“六五”國家科技攻關表彰,1994年獲云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9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 |
5000噸/三聚氯氰新技術開發(fā)(200噸/年中間試驗) |
1995年獲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 |
3 |
甲醇法提取六六六高丙體生產工藝技術(1000噸/年) |
1981年獲化工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
4 |
農藥新六六六和林丹在水稻上的殘留及消失動態(tài)研究 |
1979年獲云南省委、省革委科技成果獎 |
5 |
橡膠園除草劑茅草枯(達拉朋)的研究 |
1979年獲云南省委、省革委科技成果獎 |
6 |
間苯二甲腈氯化制四氯間苯二甲腈 |
1990年獲云南省優(yōu)秀專利項目金獎 |
7 |
硫環(huán)唑防治水稻稻瘟病試驗示范推廣 |
1999年獲云南省星火獎二等獎 |
8 |
降低百菌清六氯苯含量工業(yè)性試驗 |
2000年獲云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
9 |
云南省主要糧食作物種衣劑產品開發(fā)和中試示范 |
2004年獲云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
10 |
仿生環(huán)保復合殺蟲劑吡.氯微乳劑產品 |
2007年獲云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建成500噸/年生產裝置;專利號ZL200410040470.7; |
新農藥百菌清技術開發(fā)研究
《新農藥百菌清新技術開發(fā)研究》是國家“六.五” “七.五” 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該技術以間二甲苯、氨和空氣經氨氧化制間苯二甲腈,再與氯氣作用經氯化催化反應制得四氯間苯二甲腈 (百菌清)。項目于1974年立項,在不同時期的技術開發(fā)過程中,列入了云南省、化工部和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最終形成了“1000噸/年百菌清工業(yè)試驗成套技術”,并于1990年在云南化工廠建成生產裝置運行至今。
該項目從實驗室研究開始,先后進行了小試、模試、中試和工業(yè)性試驗技術的開發(fā),主要完成了間二甲苯制間苯二甲腈、新農藥百菌清原藥研制、百菌清擴大試驗、百菌清原藥藥效試驗、新農藥百菌清原藥中試、百菌清原藥及中間產品毒性研究、百菌清殘留試驗及安全標準試驗、百菌清安全使用標準研究、百菌清催化劑開發(fā)、百菌清催化劑生產制備、百菌清劑型研究及其推廣應用、生產含氯、含腈污水處理研究、產品分析方法、中間控制、關鍵工程及設備技術開發(fā),建立了百菌清國家標準,突破了氯化催化復合床反應生產百菌清的重大工程技術難題,后續(xù)圍繞國內外百菌清的市場變化,開展《降低百菌清六氯苯含量技術開發(fā)》,完成了降低百菌清六氯苯含量高效催化劑研究,氯化反應達到90%以上,六氯苯含量≤10ppm。
三聚氯氰新技術開發(fā)
《三聚氯氰新技術開發(fā)》是“七.五”“八.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是由云南省化工研究院、晨光化工研究院、化工部第八設計院、浙江大學聯(lián)合開發(fā)完成;該技術以氫氰酸為原料,采用氣相一步法合成三聚氯氰,具有工藝流程簡短、消耗低、生產成本低的特點,該工藝技術屬國內首創(chuàng),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由我院自主開發(fā)的催化劑性能優(yōu)良,所生產出的產品質量及使用性能優(yōu)于國內同類產品,達到國外同類產品先進水平;三廢處理方法可行,并可達到國家排放標準,主要原材料消耗達到了國外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云南省主要糧食作物種衣劑產品開發(fā)和中試示范
《云南省主要糧食作物種衣劑產品開發(fā)和中試示范》是云南省“九五”期間省院省??萍己献饔媱濏椖?,由云南省農科院、中國農業(yè)大學和云南省化工研究院聯(lián)合開發(fā)完成;項目針對云南省小麥、水稻和玉米良種包衣和種子工程建設需要,研制開發(fā)出適宜云南省小麥、水稻和玉米良種包衣5.6%克.腈懸浮種衣劑(小麥)、15%克.多.福懸浮種衣劑(水稻)和15%克.福.萎懸浮種衣劑(玉米)三個新產品,配方合理,適用性強,可綜合防治小麥、水稻和玉米苗期主要病蟲害;經田間試驗示范表明,包衣處理比空白對照和常規(guī)藥劑處理增產顯著。
仿生環(huán)保復合殺蟲劑吡.氯微乳劑產品開發(fā)
《仿生環(huán)保復合殺蟲劑吡.氯微乳劑產品開發(fā)》是云南省“十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該技術是以煙堿類和擬除蟲菊酯類仿生殺蟲劑吡蟲啉和氯氰菊酯為有效成分,用水替代有機溶劑為介質,研制出對環(huán)境友好、高效、低毒和低殘留的仿生環(huán)保復合殺蟲劑5%吡.氯微乳劑產品,具有安全性高、生產成本低于相同有效成分的乳油產品的特點,在確保藥效的情況下,具備了在A級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及其他農作物應用的條件,應用面較寬,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仿生環(huán)保復合殺蟲劑吡.氯微乳劑產品開發(fā)項目于2001年立項,先后完成小試、模試及500噸/年生產技術開發(fā),建成了500噸/年生產裝置。
硫環(huán)唑防治水稻稻溫病試驗示范推廣
《硫環(huán)唑防治水稻稻溫病試驗示范推廣》是云南省“九五”期間成果推廣計劃項目;
該技術是我院引進小試技術進行工程化完善后生產的新型殺菌劑。該產品以硫磺和三環(huán)唑為主要有效成分,以水為溶劑能有效防治稻瘟病,采用了粘著性能較好的懸浮劑型,具有粒徑小而均勻、流動性好、理化性狀穩(wěn)定、懸浮率高、有效成份分解率低、便于施用、耐雨水沖刷、安全低毒等優(yōu)點。
硫環(huán)唑防治水稻稻溫病試驗示范推廣項目于1996年立項,建成了300噸/年生產裝置,示范推廣了17個地州, 700余萬畝,挽回稻谷損失1.7億公斤,新增產值2.5億元。